作为现代技术的前沿技术,传感器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传感器制造业并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支持它。
全球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扩展和改进和各国将竞争加速下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产业化,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根据未来工业研究所的统计数据,目前的全球传感器市场已突破400亿美元。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将接近600亿美元。
截至2018年,中国传感器市场约为1472亿元。
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预计中国传感器市场的规模将是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580亿元人民币左右,复合增长2019 - 2023年的比率约为11.65%。

从应用领域来看,工业,汽车电子,通信电子和消费电子四大部分是传感器的最大市场。
传感器在国内工业和汽车电子领域约占42%。
目前,中国汽车MEMS产业已成为整个MEMS传感器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
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汽车智能传感器市场预计将以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美元。
分析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的痛点
Key技术需要被打破:目前,国内传感器在高端,高灵敏度分析,元件分析和特殊应用方面远未达到国际水平。传感器芯片市场的国有化率不到10%,中高端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来自国外。
进口,大部分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乏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新原理,新设备和新材料传感器。
竞争力不足企业:一方面,虽然中国有大量的传感器企业,但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大多数都面向中低端地区。基础薄弱,研究水平不高,总体规模和效率差。
另一方面,许多公司引用国外芯片加工,自主创新能力弱,少自主研发产品,缺乏合理的产品结构,在高端领域几乎没有市场份额。
其次,企业的技术实力薄弱,其中很多都是与国外合作或进行二次封装。已经破碎的科研成果突破率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综合实力低。
其他难点:产品品种不完整,规格齐全规模小,系列不全,新产品缺乏,技术指标不高;科技创新不力,具有独立的知识
产品很少有产权;技术和设备差;产品质量差;缺乏人才资源;工业发展不足;规划不足,科研投入少,研究设备落后,科研与生产脱节;
落后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因此,美国,日本和德国占全球传感器市场的近70%,而中国仅占大约10%。